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荷-个人作品展示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画 图文 音乐
楼主: 醉客老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言醉语】轻拢、慢捻,抹复挑(更新之二,第3页30楼)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0:31 | 只看该作者

提前祝五一劳动快乐,快乐劳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1:55 | 只看该作者

没等变双,就回单了。
你哥单双不拒,反正就这一双眼,爱单就单,爱双就双,爱一单一双也无所谓。变啥你都得叫哥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3:34 | 只看该作者
玫の玫 发表于 2025-4-28 11:43
必须认真读用心读!

读得用心,这尘世就变暖了。
读得不用心,这尘世就变得冷漠了。
人是台电暖气,充上电就释放,没了电就冰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5:42 | 只看该作者
玫の玫 发表于 2025-4-28 11:52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举手赞同! ...

事故,故事。
站在哪个位置看,所提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所谓是,是肯定,是眼之所触,心之认同。所谓不是,是放下,是在怀疑和坦然间的情绪交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7:11 | 只看该作者
绿蔷薇 发表于 2025-4-28 16:30
老唐来了,扛来了幕后与台前~~~~

说好的事儿,就得兑现,不然哪有公信力了。
扛这个词用得好,确实是扛着来的,但不是摄影机,而是扛着记忆与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8:59:05 | 只看该作者
绿蔷薇 发表于 2025-4-28 16:33
真实的老唐是一个玩心重,少心肝,疯起来比谁都疯,装正经比谁都假正经的家伙。
着重记录一下~~ ...

非要着重一下?
我这是曝光自己啊。真实的老唐就是这个损出,不能笑,只能偷偷地笑,在心里笑,不然让你脸上长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9:02:03 | 只看该作者
绿蔷薇 发表于 2025-4-28 16:48
以第一人称落笔,薇读小说时,时不时会把“我”与老唐重叠~~

“她”其中之一人物小薇,很有亲切感 ...

“我”里肯定有老唐的影子,这是肯定的。
但我没想到,“小薇”还和你重合。不光一个“薇”字,还包括性格,确出我意外。
那就当你自己看,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都在镜子里,你喜欢哪个就收留哪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09:02:34 | 只看该作者
绿蔷薇 发表于 2025-4-28 16:52
五一快到了,提前祝老唐节日快乐幸福~~~

提前祝五一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4-29 09:55:35 | 只看该作者
醉客老唐 发表于 2025-4-29 08:51
没等变双,就回单了。
你哥单双不拒,反正就这一双眼,爱单就单,爱双就双,爱一单一双也无所谓。变啥 ...

今天醉哥双眼皮,英俊潇洒帅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5-4-29 10:29:07 | 只看该作者
“许嘉铭”的虚虚实实

  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故事的灵魂,而围绕主角展开的故事情节会让故事的灵魂从多条线索汇集。如我上学时的语文课,先要学会读、说、听、写四门功课,然后学会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线索布局,最后形成核心的中心思想。在我的琴声里,许嘉铭就是以故事的中心思想。自以为:“中心思想是树的根脉,沿着这条根脉生长出来的主干是线索,其它的人物、环境、事件都是主干上杈蔓开的花、果、叶。全部集合,构成了故事的整体,哪一个都不可或缺。”
  单纯从故事的构思看,许嘉铭这个人物无疑是虚构的,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是“虚假名”的谐音,这是在写作第一章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的,可以说指向性比较明确。还有一层虚构的意思是浓缩了现实生活中多个人物的性格,通过对我个人、对自己的孩子,对身边熟悉的孩子以及听说过的孩子进行一个高度的集塑,让这种虚构呈现一定的普遍广泛性,我想这样可能增加故事的耐读性。若从故事的内容看,许嘉铭恰恰又是真实的,他定位于成长期的青年阶段,又是高等学府的佼佼者,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眼界和不成熟的心理应当有别于社会青年。作为一个从小就设定了音乐梦想的孩子,他的成长初期就是一个被娇惯坏了的孩子,除了拉琴没有其它方面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可言。结合当下社会的教育模式,在望子成龙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面前,无法版主选择喜欢与否的孩子们在家长武断地划定了成长轨迹和成长目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是孩子们的悲哀,也是父母们的悲哀。幸好,许嘉铭是喜欢音乐的,秉承着这种优势迈进名牌大学的校门,又以此一技之长陶陶然被追捧的潮头,从而忽略了对自我的基本认知,才会掉进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迷惘的陷坑。前面的顺预示了后面的逆,一旦遇到了现实的挫折和困境,他必然比那些从小就经历坎坷的孩子更加脆弱,更加无所适从。当许嘉铭离开了象牙塔的真空,目空一切地踏进复杂社会的时候,才发觉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思议。在强调生存的残酷竞争中,没有谁再会捧着你玩、没有谁再会无原则地让着你,也没有谁会因为你的遭遇而同情可怜你。尤其在他遭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能不惶恐、不空虚?
  同样,这段故事里映射着我个人的影子,许嘉铭的遭遇,就是我刚上高中时,父亲突然罹患重病要到离家三百公里外的省城治疗,母亲需要全程陪护。两年的时间里,由于交通不便,母亲只能每半个月抽两天时间回家安排我们的生活需要和料理一下家里其它的事情。我从一个被父母呵护关爱的孩子一下做上了当“父母”的位置,带领三个尚不成年的弟弟妹妹挑起家庭的担子,可想而知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转换。父亲病情缓解回家养病的两年,虽经百般调养仍没有换回康复,在他的四十七岁撤手离开了深爱的我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巨变?四年的时间里,我刻骨铭心地见证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生存压力,我时时感觉生活的手在使劲掐着我的脖颈,让我只要失了反抗的力气就随时有被掐死的可能。这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应该是多数同龄人都不会遇到的。虽然倍受煎熬,但咬着牙挺身而出来了。现在想想,那时的艰难和悲怆,也是不一般的人生经历。倔强,对就是倔强,这样的性格就在那时深入骨髓。从此我我再没什么事觉得可怕,也再没有事情能让我犹豫不决,因为我已经锻炼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四川崇丽阁长联里的这两句话:“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成了我的座佑铭。文字里许嘉铭的倔强是带着希望的不甘沉沦,我的倔强则是不愿意屈服地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
  必须要说说音乐,某友看完文给我回信,问我不是懂音乐。说实话,对音乐我只一知半解。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音乐,学着他的样子摆弄过几年的乐器,比如笛子、二胡,但身在农村,受教育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根本走不起专业的路子,这也是现今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悲哀。农村不是没有天才,只是缺少培育天才的土壤。当我的爱好和倔强形成了达成了一致,父亲不得不举起强制的大棒,让我放下爱好而专注书本,虽倔强反抗但仍得面对现实,所以对音乐的爱好至今只能停留在喜欢的高度。放下了乐器操起枯燥的书本,我考的是一所财经类院校,至今在机关里与政策、文件、数字打交道。现在我觉得:“这或许就是天意,如果走了音乐这条路,我哪能进得了省城、省直机关?”现在摆弄的政策、文件和数字,像音乐的简谱一样,同样用数字在描写人生,也没什么可惜。再回到许嘉铭,一心把他塑造成音乐天才,有我的音乐情结,也因为这种情结,当我的女儿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急火火地让她操起了乐器,而且是她不喜欢的古筝,专制地让她苦学十年,拿过全国比赛的金奖,国际比赛的银奖。可惜的是她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冒,她倔强地选择了她喜欢的学校、专业,她懂的音乐停留在不喜欢的会的阶段。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虽然失望却能理解,我理智地劝说自己,与其强迫不如顺其自然,给她自由可能是最好的陪伴。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能以如果这种假设来欺骗自己,所以才有了故事里许嘉铭的成功,才有清渃的那一段音乐故事,也算了结我夙愿的结局。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时光的酒缸里,浸泡着曾经的音乐梦,也饱含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留念。

“缉熙、小薇、清渃”三个女孩一台戏


  我的琴声里,清渃是绝对的女主,却在缉熙之后才出场,而且每一次出场基本都是隔窗望影的状态。最初考虑她们两人的正面、侧面时,第一种设计是清渃正面,缉熙侧面,故事情节也从倒叙、插叙变成了顺叙和补叙,写过两千字以后,自觉这种设计欠缺了一定的阅读期许和延伸悬念,所以暂时终止了这种续写。第二种设计是两个女孩都在正面,要有一定环境卫的交错和交锋,甚至会有一场正面的冲突,这样写可能迅速达到高潮和热点的效果,似乎更符合当下的阅读心理。待要落笔之时,两个女孩的形象走马灯一样在我的眼前转来转去,至我觉得这种设计好像专为了取悦阅读,却可能使通篇的主旨矮化,变成了一个简单通俗的香艳型爱情故事,而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随即果断放弃了这个设计。第三种设计可算煞费苦心,有故意搅浑水的想法,即缉熙正面出场,清渃以侧面出场,所谓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吧。两个女孩基本都在同一画面呈现,却不曾有任何交集和交道。画面内,通过缉熙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现代派描绘,为画面外清渃的若隐若现留了白,增加了想象空间,可能就会增强一定的画面纵深,甚至清渃的最后出场以是戴着面具的姿态出现。
  确定完了两个女孩的位置,叙述的方法也就多样了,讲故事之时,只要有缉熙出现的地方就会隐约看到清渃的影子,不论颜色深浅,她都在整个故事的走向里如影随形。小薇则是两个女孩之间的一抹俏色,也可算是一条纽带,这边牵着缉熙,那边连着清渃。她是一个孤独的暗恋者,也是一个悲伤的强音符,她以一种没有任何希望的方式出现,引起读者共情和共鸣之外,也在考验着许嘉铭的内在气质和人性的光芒。小薇和缉熙不能有任何交集,这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交接,但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暗示和对比,拉长了许嘉铭选择的坎坷。小薇和清渃有过一次面对面的碰撞,看似一闪而过,却有着内心交锋的电光火石。小薇的出场没有缉熙的风光旖旎,没有清渃的如风曼妙,却有着如小草一般的扎实顽强。
  伴随着三个女孩的相继出场,铺垫了许嘉铭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他有高傲期的红颜伙伴,有低谷期的心灰意冷,有逃离期的内心煎熬。在每一场境遇里,三个女孩就像三只热手,分阶段在给他按摩、抚慰受伤的灵魂。虽然缉熙变得世俗,但她的爱是纯洁的。虽然小薇隐忍等待,但她的爱是热烈的。虽然清渃内敛沉静,但她的爱是坚定的。
  一支《浪漫曲》,三个女孩玩成了三个余音末了的抖音,只有许嘉铭这样的乐手才可以相得益彰。
  “缉熙”取自《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从遥远的诗经传统中化育,经过浮躁的红尘漂洗,终于光明散尽而跌落尘埃,代表着一种比较现实的社会现象。
  “薇”在《说文》里:似藿菜之微者也。在《诗·召南》里:采其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取这个名字用了普通却有顽强生命活力的意思。
  “清渃”,渃为水,清渃即为清清的水,有别于缉熙的浓重和小薇的朴素,而取轻巧和淡雅的结合。人如清水,便有了照镜子的况味,人在水里的影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只有照过的人才清楚。照完之后,透过自己的影子是否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或者不屑一顾,或者一笑而过,或者顾影自怜,或者谨行慎思,人生百态就在这样的清水中闪现。
  三个女孩一台戏,演着的不分主次,只要站在台上就有倾情的机会。看着的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入心了就有对照。
  我的琴声,三个女孩,一场人生对手戏。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苏ICP备16043306号-1    

GMT+8, 2025-5-7 02:24 , Processed in 0.5447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