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荷-个人作品展示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画 图文 音乐
查看: 631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茶座】红杏枝头春意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2:4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2:51:11 | 只看该作者
       杏花是很独特的花。
       “杏花春雨江南”,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看出,杏花应是江南的代表了。然而,杏花并非江南的特有产物,在江南地区也不是特别常见。杏花广泛分布于从中亚到东亚的广大地区,它的特点是耐寒、喜光、抗旱和不耐涝。因此在中国,也是北方地区栽种得更多,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南部及华北、西北的黄河流域地区,而南方地区虽然也有种植,但远远不如北方地区那样集中。将杏花作为江南的象征物,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丽”误会呢?这其实与杏花的花期有关。杏花的花期是在农历的二月,它是在梅花之后、桃花之前所开的花。在我国古代,二月又称为“杏月”,就是因为这月里杏花开放的缘故,在民间传说的“十二花神”中,杏花也正是二月的花神。杏花的花期,其实较长,从农历二月的中下旬一直绵延至三月的上旬,这个时候正当寒食、清明期间,江南正是春雨绵绵的时节,因此杏花又与春雨联系了起来,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杜牧的《清明》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僧志安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里面都写到了春雨与杏花,并且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佳句。   
      其实,唐宋以来写于江南,将杏花、春雨联系起来的诗词作品是非常多的,这里再举几首著名诗词中的句子:唐代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吴融《忆街西所居》“长忆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宋代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杨万里《送罗永年西归》“梅莟香边蹈雪来,杏花雨里带春回”;陈亮《品令·咏雪梅》“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张榘《浪淘沙》“风色转东南,翠拥层峦。杏花疏雨逗清寒”;元代王冕《清明后日》“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   
       而杏花盛开的季节,广大的北方地区往往处于春旱时节,雨水稀少,杏花春雨的美景难得一见,因此在诗人的笔下极少得到吟咏。即使偶一遇上,也往往将这一美景与江南联系了起来。如元代吴师道《京城寒食雨中呈柳道传吴立夫》诗中即有“杏花疏雨似江南”的联想,吴师道是浙江兰溪人,晚年任国子助教等职,他的另一首写于京城的《城外见杏花》中就没有出现春雨之类的描写。又如写过“杏花消息雨声中”的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样的句子,不说“杏花疏雨”而说“杏花疏影”,正是因为地处北方的洛阳一带很难见到雨中杏花的缘故。因此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杏花春雨”的景象,便为江南所专美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2:5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2:56: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关于杏花的诗词,我尤喜爱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宋祁的《玉楼春》这首词,词的全文是: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的大意是:
       城东春天的风光越来越好,微风吹皱了荡漾的碧波,掀起美丽的波纹,宛如一幅巨大的丝绸,轻轻地飘动,迎接着游客欸乃的桨声。拂晓时候,轻柔的杨柳在岸边拂动,仿佛含着绿烟笼着薄雾,略有寒意,轻烟薄雾笼罩着翠柳,枝头的红杏争鲜斗艳,蜂飞鸟鸣,莺歌燕舞,春意盎然,显得那么热闹欢乐。
       平生只恨忙于俗事,因此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而轻视欢乐呢?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深情地挽留西垂的斜阳,请它把美丽的余晖在花丛间多停留会儿,让欢乐在人间常驻吧!
       在这首词中,诗人将杏花竞艳,群鸟争鸣的盎然春意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个“闹”字,绘声绘色地将这喧闹的“红杏枝头”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感到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是多么美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说这句词“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也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名扬词坛,被誉为“红杏尚书”。
       钱钟书在《通感》中也引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和苏轼“小星闹若沸”(《夜行观星》)云:“宋祁和苏轼所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绘成好象有声音,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两句都是‘通感’或‘感觉移借’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通感的各种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触觉和视觉向听觉里的挪移。……好些描写通感的诗句都是直接采用了日常生活里表达这种经验的习惯语言。……不过,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更深刻、更细致的体会。
      以上是名家对于这首词的评论,接下来我们不妨再咬文嚼字一下这首词的另一个被人忽视之处:
      杏花多为白色或粉色,为什么要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的确和植物学关系不大,主要涉及的还是“通感”,也就是文人的修辞手法。红杏是作者的 "感",可能作者游园时看到了意外的,美好的,欣喜的景象,或者是可人的美女,而正好在观看一片杏树,于是产生一种类似通感的意境,干脆就把这种通感表现成并不存在的红杏。想想看这样多生动,多美妙,多符合诗人灵动俏皮的诗意,甚至带有羞涩的意味。若是对着一堆杏树写杏花枝头春意浓,那就像写实写生,似乎诗意缺少了很多吧。
       当然,客观而言,杏花的确没有红色花瓣的。但是杏花的主体色调,也的确是红色。有人以为“红杏”之“红”并非突出其颜色,而是其“红颜”性质。其实这样解也算是妥当的。杏花,花型团圆周正,又不如樱花和桃花易零落,配上浓红晕染,疏朗纸条,的确会有工笔白描的大方,也最具备“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质感。
        “红”字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有特别的情感导向。引用一下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分析王实甫“花落水流红”一句对红字的点评:
“——你会质问:红字在诗词中太常见了,太普通了,太“平凡”了,为何给它这样的高评价?岂非阿谀王实甫,为名人锦上添花乎?非也。且听我来一讲。红字在中华文化生活中,哲理认识上,都无比重要。要领会:绿是宇宙的生命生机的颜色,而红则是这种生命生机的结晶与升华。因此,你看,欣欣向荣的草木,一派碧绿,而草木之华——即花,则以红色为代表。尽管花也有白、黄、蓝、紫……杂色不同,但都不具代表资格。老杜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他们为何不用白用蓝用紫?再说,在我中华文化生活中,红永远是吉祥、快乐、喜庆的首色:新年的春联,婚嫁的装饰,祝贺的拜贴……,哪一样不是大红的?因此,红也就成了代表美好的佳色,比如中国的妇女,称为红颜、红粉、红妆、红袖、红裳、红裙……,连美人之所居,也是红楼!那么,红就标志着一切美:美的韶华,美的景色,美的日期,美的人物……”
       所以,我们说,文字的范畴是广义的,不要让文字禁锢在自己狭隘的思想范畴。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文字不仅和文字之间互通,文字亦可和音乐以及绘画等之间互通。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更加的丰富多彩,春意盎然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2:57:36 | 只看该作者


Capo Productions是一个来自Montreal(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的作曲家,他已经录制和制作音乐超过10年了。Capo Productions是一个拥有各种各样风格作品的经验丰富的钢琴家,这些风格包括hip hop, house, pop and classical等。他的音乐是介于交响乐和电子乐之间的独一无二的混合种。Capo Productions毕业于Trebas学院,学习音效设计、声音录制和后期制作。Capo Productions还是一个热衷于投入工作的音乐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8-1 13:22:59 | 只看该作者
撒花花
新茶社又开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8-1 13:25:55 | 只看该作者
用镜头记录下美的瞬间
方寸之间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8-1 13:30:01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好听,静静听会儿,马上就要上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8-1 14:15:21 | 只看该作者
漂亮,好拍摄,欣赏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8-1 17:15:06 | 只看该作者
嘻嘻。这谁。也到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苏ICP备16043306号-1    

GMT+8, 2024-5-6 22:24 , Processed in 0.0675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